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前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前閉

證名,指小便閉塞不通之症。「前」意指前陰,即尿道。《素問·厥論》云:「厥陰厥逆,攣,腰痛,虛滿前閉。」此處「前閉」即指因厥陰經氣逆亂,導致小便不通之病證。

中醫病機
前閉多與肝、腎、膀胱等臟腑功能失調相關。肝主疏泄,其經脈循行繞陰器,若肝氣鬱滯或厥陰經氣逆亂,可致水道壅塞,小便不通。《類經》卷十五指出:「肝經之脈環陰器,故為前閉不通。」此外,腎主水液,膀胱司氣化,若腎陽虛衰,氣化無力,或膀胱濕熱蘊結,亦可引發此證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可見小便點滴難出,或完全閉塞,伴隨少腹脹滿疼痛。若屬肝鬱氣滯者,多兼見脅脹、情緒抑鬱;腎陽不足者,則常見畏寒、腰膝酸軟;膀胱濕熱者,多伴有尿赤、灼熱感。

相關證候
前閉與「癃閉」密切相關。癃閉泛指排尿困難,其中「癃」為小便不利,點滴而出;「閉」為小便完全不通,二者皆可涵蓋於前閉範疇。歷代醫家進一步區分其病因,如《景岳全書》提到:「癃閉之證,有因熱結膀胱者,有因氣滯肝膽者,有因腎陽不足者。」

治療原則
治法需辨證施治:

  • 肝氣鬱滯:宜疏肝理氣,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  • 腎陽虛衰:當溫補腎陽,選用濟生腎氣丸。
  • 膀胱濕熱:需清利濕熱,以八正散為主方。

此證雖以局部症狀為主,然其根本在於臟腑氣化失常,故臨床需綜合脈證,探究病源,方能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