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前承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前承山
前承山為推拿穴位之一,屬小腿部經外奇穴,位於小腿前側,與膀胱經之承山穴前後相對。《釐正按摩要術》載其位置「在足三里下,與後承山相對」,意指其約在足三里穴(犢鼻下三寸)下方,脛骨前肌外緣處。
中醫理論與應用
前承山穴在中醫小兒推拿中尤為常用,主治急驚風、小兒驚厥、下肢抽搐等症。此穴屬陽位,與後承山(承山穴)陰陽相應,配合使用可調和經氣,緩解筋脈拘急。其作用機理在於疏通足陽明胃經之氣血,因胃經「主筋所生病」,故刺激前承山能舒筋活絡,平息肝風內動所致之驚風症狀。
臨床配伍
- 配後承山:前後對應,一陰一陽,共奏鎮驚熄風之效,適用於小兒高熱驚厥。
- 配太衝、合谷:太衝平肝熄風,合谷開竅醒神,加強鎮靜安神作用。
- 配足三里:足三里為胃經合穴,能調和脾胃、扶助正氣,輔助前承山緩解因脾胃失調引發的驚風。
操作手法
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,手法宜輕快柔和,或配合掐法(以指甲輕掐),適用於小兒急症。成人若用於下肢痹痛,可加深按壓力度,或結合艾灸溫通經脈。
經絡聯繫
雖為奇穴,前承山與足陽明胃經相鄰,胃經多氣多血,故刺激此穴可間接調動經氣,影響脾胃功能,進一步調節全身氣機。其鎮驚作用亦與「陽明主潤宗筋」理論相關,透過調理陽明經,達到舒緩筋脈拘攣之效。
此穴體現中醫「上病下取」與「陰陽對應」的治療思路,臨床應用靈活,尤重經絡氣血之整體調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