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程據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程據,魏晉時期醫家,活躍於西晉初年。據史料記載,司馬炎即位(266年)時,程據任內廷醫官,以精湛醫術侍奉皇室,頻繁出入宮禁。其醫術可能涉及當時主流的中醫理論與實踐,如經絡學說、脈診技術,或宮廷常用的方劑調配。

魏晉時期中醫發展承襲漢代醫典,如《傷寒雜病論》與《神農本草經》的理論體系。程據作為宮廷醫官,可能精通這些典籍,並熟悉各類藥性與配伍禁忌。元康九年(299年),賈后密令其調製含巴豆的藥丸毒害湣懷太子,事發後被誅。此事件反映巴豆等峻下逐水藥的毒性,在中醫用藥中屬「大毒」之品,需極謹慎使用。

巴豆性熱、味辛,歸胃、大腸經,傳統用於攻積導滯、逐水消腫,但因其強烈瀉下作用,歷代醫家強調「去油取霜」(巴豆霜)以減毒。程據涉案的記載,間接體現魏晉時期對毒劇藥物的認知與潛在濫用風險。

程據的歷史形象兼具醫術與政治糾葛,其生平可窺見古代醫者在權力結構中的角色,而巴豆的運用亦凸顯中醫「以毒攻毒」治療思維的雙面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