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前蹻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前蹻
前蹻為中醫婦科難產證型之一,屬異常分娩中的頭先露異常情況。清代醫家員從雲於《產科一得》中記載:「臨產兒頭偏抵陰前也」,意指產程中胎兒頭部偏斜抵觸產婦陰部前方,導致胎位不正,妨礙順利分娩。此證與「偏產」相關,皆屬胎位異常所致之難產,然前蹻更強調胎頭位置偏前之特徵。
從中醫理論分析,前蹻之成因多與氣血失調、胞宮氣機不暢相關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產難者,因兒轉動,胞絡破而血水浸潤,致兒身難轉」,說明氣血瘀滯或胞絡受阻,可能影響胎兒轉動,進而引發胎頭偏斜。此外,孕母氣虛無力推動胎兒下移,或濕熱蘊結胞宮,阻礙氣血運行,亦可能導致此證。
歷代醫家對難產的論述中,前蹻多歸類於「交骨不開」或「胎位不正」範疇。明代《景岳全書》強調「產育之難,多由氣血不足」,間接呼應前蹻與氣血虛滯之關聯。治療上,傳統中醫或配合針灸(如刺三陰交、合谷穴以調氣血),或內服益氣活血之方劑(如脫花煎、芎歸湯),以助校正胎位、疏通產道。
此證需與「橫產」「倒產」等區別,前蹻特指頭先露而位置偏前,若未及時調治,恐延長產程,加重母子風險。古籍《醫宗金鑑·婦科心法要訣》亦載有類似難產證候,可相互參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