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前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前陰
前陰,又稱下陰,為中醫解剖學名詞,泛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外口之總稱。此部位於《黃帝內經》中早有論述,《素問·厥論》云:「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,太陰陽明之所合也。」揭示其與經絡、臟腑之密切關聯,亦為人體精氣外現之重要門戶。
一、前陰與經絡臟腑之關係
前陰為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及任脈所過之處。肝主筋,前陰乃宗筋所聚,故肝之氣血調和與前陰功能息息相關;腎主生殖及二便,前陰之排尿與生殖功能皆受腎氣主宰。此外,《靈樞·經脈》提及足陽明胃經「循腹裡,下至氣街」,與前陰亦有聯繫,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故太陰(脾)陽明(胃)之氣亦匯聚於此。
二、前陰之生理功能
- 生殖之要竅
男性前陰主司精液排泄,女性則為月經與胎產之通道。腎精充足、肝氣疏泄得宜,前陰方能行其生殖之職。 - 水道之門戶
尿液排泄雖由膀胱所主,然其啟閉亦賴腎氣之蒸化與肝氣之疏泄,前陰為水道終端,反映下焦氣化功能。
三、前陰於中醫診斷之意義
前陰之形態、色澤及功能異常,常為內在臟腑失調之徵兆。例如:
- 腎虛證候:男子遺精、陽痿,女子帶下清稀,多與腎陽不足或腎精虧虛相關。
- 肝經濕熱:前陰瘙癢、腫痛,或小便赤澀,多因濕熱下注肝經所致。
- 中氣下陷:婦人陰挺(子宮脫垂)、小便失禁,常見於脾虛氣陷之證。
四、前陰與宗筋之關聯
《素問》稱前陰為「宗筋之所聚」,宗筋不僅指外生殖器,亦涵蓋周圍筋脈網絡。肝主筋,腎主骨,故宗筋之強健與否,反映肝腎精血盛衰。若肝血虧虛或腎氣不足,可致宗筋弛縱,出現陽痿、筋縮等症。
綜觀之,前陰於中醫學中不僅為局部器官,更是臟腑經絡氣血之外候,其生理病理皆與肝、腎、脾胃等臟腑功能相互影響,為診治生殖、泌尿疾病之關鍵所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