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錢國祥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錢國祥,清代醫家,號吳下迂叟,江蘇吳縣人。其醫學思想強調「醫者須明內景,辨證必先識藥」,認為臨床診治需以人體結構與藥性認知為根基,遂著《身體解》詳述臟腑經絡之生理關係,並撰《藥性要略》系統歸納藥物四氣五味、升降浮沉與歸經特性,體現中醫「形氣相參」與「藥證相應」的核心理論。
在外科學領域,錢氏於光緒二十四年(1898年)編纂《外科便方》五卷,該書依癰疽疔瘡等病證分門別類,收錄驗方配伍與外用膏丹製法,尤重辨別腫瘍陰陽屬性,如《外科腫瘍主治類方》中強調「陽證當清熱解毒,陰證宜溫托透膿」,反映其融合《外科正宗》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的特色。書中載有「透膿散」加減法及「如意金黃散」調敷要訣,具體展現清代外科用藥「內外合治」的治療原則。
錢氏著作中可見其深諳「經絡辨證」與「引經報使」理論,如《藥性要略》特別註明「柴胡入少陽」「羌活走太陽」,並對「金石類藥」的煅淬法與「毒性藥」的配伍禁忌有專篇論述,顯示其對中藥炮製學與方劑君臣佐使架構的嚴謹態度。其學術觀點上承《黃帝內經》「司外揣內」診法,下啟清末吳門醫派重實證的臨床風格,於江南地區醫林影響頗深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