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錢聞禮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錢聞禮與《傷寒百問歌》考述
錢聞禮生平考略
錢聞禮,南宋醫家,生卒年不詳,主要活動於紹興年間(1131-1162)。據史料記載,其曾任建寧府(今福建建甌)通判,為宋代地方行政要職。通判一職始設於宋太祖時期,旨在監督知州,權位僅次於知府,可見錢氏不僅精於醫道,亦具相當政治地位。
《傷寒百問歌》學術特色
錢聞禮所著《傷寒百問歌》四卷,共九十三首,乃宋代傷寒學重要文獻。該書以歌訣形式闡釋《傷寒論》精要,體現以下學術特點:
- 問答體例創新:採一問一答形式解析傷寒疑難,每問皆切臨床實際,如「何以辨太陽病傳與不傳」、「厥陰病下利何以有生死之別」等。
- 歌訣記憶法:將深奧醫理化為韻文,便於誦記。如論太陽病云:「太陽頭痛項背強,發熱惡寒脈浮詳,有汗桂枝無麻黃,此是傷寒大綱領。」
- 六經辨證系統:嚴格遵循仲景六經辨證體系,對三陰三陽病傳變規律有獨到見解,特別重視少陽樞機與厥陰風木之論。
傷寒學術貢獻
錢氏於傷寒理論發展有三方面重要影響:
- 脈證合參思想:強調「脈證相應」為診斷關鍵,提出「脈浮而數表證熱,沉遲裏寒要分別」等辨脈要訣。
- 方證對應原則:深化仲景「有是證用是方」思想,如指出「小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,不必悉具」的臨床運用標準。
- 病機闡微:對少陰寒化、熱化機轉有精闢論述,認為「少陰本熱而標寒,從本從標兩相難」。
歷史地位與影響
《傷寒百問歌》上承龐安時《傷寒總病論》,下啟成無己《註解傷寒論》,在宋代傷寒學派中佔承先啟後地位。其歌訣形式影響後世醫籍編撰,如明代李梴《醫學入門》即仿此體例。該書現存明刻本及多種清抄本,可見其歷代流傳之廣。
錢氏學說體現南宋醫家「以簡馭繁」的學術傾向,將《傷寒論》深奧理論轉化為臨床實用知識,對中醫傷寒學的普及與發展貢獻卓著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