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程琎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程琎,字文炳,號寶山,明代新安(今安徽徽州地區)人,為新安醫學代表人物之一。其弟程玠同為當時名醫,程氏兄弟並稱「新安二程」,於徽州醫學流派中具重要地位。

程琎原習儒學,因母病而轉攻醫道,師從婺源汪濟鳳,深研《黃帝內經》理論體系,尤精《素問》運氣學說。其學術特色在於融合儒醫思想,將理學「格物致知」精神運用於脈法研究,發展出獨特的診斷體系。

在脈學方面,程琎所著《太素脈訣》雖已亡佚,但據地方志記載,該書將傳統脈診與五行生剋理論相結合,提出「脈象應四時」的動態診斷觀點,認為脈息變化須配合節氣轉換進行辨識。其脈法特別重視「胃氣」在脈中的表現,此觀點與李杲「脾胃論」有所呼應。

臨床治療上,程琎以「辨證精準、用藥簡練」著稱,其《經驗方》強調「一證一方」的對應關係,體現明代醫家「由博返約」的用藥趨勢。據《新安名醫考》記載,其治療時疫善用升降散法,注重宣透膜原,此法後為吳又可《溫疫論》所發展。

程琎醫學思想具有明顯的新安地域特色,重視「因地製宜」的治療原則,常用徽州道地藥材如歙朮、祁菊等。其學術傳承形成「寶山一脈」,門人江瓘編纂《名醫類案》時多採其診治案例。雖拒受朝廷徵召,其醫學實踐仍對江南溫病學派的形成產生影響,清代葉桂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中可見與程氏相似的火證治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