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乾天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乾天廓
乾天廓為中醫眼科八廓理論之一,以八卦中的「乾」卦對應自然界之「天」象命名,屬八廓中的天廓。此說法見載於清代醫家沈金鰲所著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二,其理論根源於《黃帝內經》與後世醫家對眼部分區與臟腑關聯的闡發。
理論基礎
八廓學說將眼部分為八個區域,分別配屬八卦、五行及臟腑,用以闡述眼部病變與全身氣血津液的關係。乾天廓位於眼白睛(鞏膜)上方,屬陽位,與肺、大腸相應。乾卦象徵天,主氣機升降;在臟象中,肺主氣司呼吸,與天相應,故乾天廓的生理病理多反映肺氣宣降失常或大腸傳導失職。
生理與病理
- 生理功能
乾天廓正常時,眼白睛潤澤無赤脈,肺氣宣發肅降通暢,大腸傳導如常。中醫認為「肺朝百脈」,其氣通於目,故肺氣調和則目得清陽之氣濡養。 -
病理表現
- 若肺熱壅盛或風熱犯肺,可致乾天廓絡脈充血,見白睛紅赤、腫痛,兼咳嗽痰黃。
- 肺氣虛弱時,乾天廓可能顯現淡白無華,伴眼乾澀、視物模糊,反映津液不布。
- 大腸燥結者,因肺與大腸相表裡,或見乾天廓血絡瘀滯,目眵乾結。
臨床關聯
歷代醫家如《銀海精微》指出,八廓病變須結合五輪辨證。乾天廓異常者,可從肺論治,如用桑白皮湯清肺熱,或補中益氣湯益肺氣。針灸常取太淵、合谷等穴以調理肺經氣機。
乾天廓理論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與「整體觀」,透過局部辨證推測全身氣血狀態,為眼科外障病辨治提供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