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潛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潛陽,中醫名詞,是一種治療方法。治療陰虛而肝陽上亢的方法。肝陽上亢,可見頭痛眩暈、耳鳴耳聾、面紅目赤、急躁易怒、失眠多夢、健忘心驚、肢体麻木或震顫等症。用牡蠣、生龍骨、生石決明、真珠母、磁石、代赭石等質重鎮墜的藥物以收斂虛陽。本法常與平肝、滋陰等法同用。
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:“凡肝陽上亢,頭痛眩暈,耳鳴耳聾,面紅目赤,急躁易怒,失眠多夢,健忘心驚,肢体麻木或震顫等症,皆屬肝陽上亢,宜用牡蠣、生龍骨、生石決明、真珠母、磁石、代赭石等質重鎮墜的藥物以收斂虛陽。本法常與平肝、滋陰等法同用。”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·肝陽上亢》:“肝陽上亢,乃陰虛火旺之候,治宜潛陽降火,方用羚羊角、生龍骨、生牡蠣、磁石、代赭石、石決明、白芍、天冬、麥冬、五味子、黃柏、知母、龜板膠、鱉甲膠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痰濁,則加天竺黃、竹瀝、膽星、郁金、半夏、南星、白芥子、天麻、鉤藤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風熱,則加菊花、薄荷、連翹、牛蒡子、蟬蛻、桑葉、竹葉、竹茹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氣滯,則加柴胡、香附、枳殼、陳皮、鬱金、川芎、白芷、香薷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血瘀,則加丹參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芷、香附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水飲,則加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豬苓、車前子、冬瓜皮、大腹皮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虛火,則加生地黃、熟地、玄參、麥冬、天冬、五味子、黃柏、知母、龜板膠、鱉甲膠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陰虛,則加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玄參、麥冬、天冬、五味子、黃柏、知母、龜板膠、鱉甲膠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氣虛,則加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血虛,則加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黃、阿膠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若肝陽上亢,兼有陰陽兩虛,則加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玄參、麥冬、天冬、五味子、黃柏、知母、龜板膠、鱉甲膠、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”
潛陽,中醫名詞,是一種治療方法。治療陰虛而肝陽上亢的方法。肝陽上亢,可見頭痛眩暈、耳鳴耳聾、面紅目赤、急躁易怒、失眠多夢、健忘心驚、肢体麻木或震顫等症。用牡蠣、生龍骨、生石決明、真珠母、磁石、代赭石等質重鎮墜的藥物以收斂虛陽。本法常與平肝、滋陰等法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