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程玠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程玠:明代醫儒兼通的醫學家
生平與學術背景
程玠,字文玉,號松崖(或作厓)、丹崖,明代新安古歙(今安徽歙縣)人。其父兄皆以醫術聞名,家學淵源深厚。程玠少時勤研儒學與醫學,醫儒並精,後於成化二十年(1484年)中進士,步入仕途。雖為官吏,公餘仍潛心醫道,著述豐富,對中醫學,尤其是傷寒學與眼科有重要貢獻。
醫學著作與學術貢獻
《松崖醫徑》
程玠的代表作《松崖醫徑》二卷(一作四卷),內容涵蓋傷寒辨證、臟腑脈證及臨床方藥。該書首論傷寒證治,強調六經辨證,並結合臨床經驗提出相應治方。後半部分則系統論述五臟六腑之脈證要點,並附以圖解,便於學者理解。書末收錄165首實用方劑,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體現其臨床實用性。
眼科專著
程玠在眼科領域亦有顯著成就,相傳著有《眼科應驗良方》、《眼科秘方》等書,但部分著作如《歙西槐塘松崖程正通先生眼科家傳秘本》經考證可能為清代程正通所撰。其眼科理論注重肝腎與目之關係,強調滋陰養血、清肝明目之法,對後世眼科發展影響深遠。
其他醫學著述
除上述著作外,程玠尚撰有《醫論集粹》、《脈法指明》、《大定數》、《太素脈訣》等書,惜多未刊行,內容散佚,僅能從後世醫家引述中窺見部分學術觀點。
學術特色與影響
程玠醫學思想融合儒醫理論,注重辨證論治,尤其擅長傷寒與眼疾治療。其著作《松崖醫徑》結構嚴謹,理論與實踐並重,對新安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。其眼科理論亦為後世醫家所借鑒,成為中醫眼科的重要參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