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嗆食喉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嗆食喉風
嗆食喉風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屬「喉風」範疇,其病因多由熱毒熾盛,積聚於心經,上攻咽喉所致。此證以咽喉乾燥劇痛、痰涎稀少、呼吸急促,甚則進食吞咽困難或嗆逆不納為主要特徵,病情危急,古籍有「若還嗆食命無存」之警示,可見其預後凶險。
病因病機
- 熱毒蘊心:心經火熱熾盛,循經上炎,灼傷咽喉,致氣血壅滯,發為腫痛。
- 氣機壅滯:熱毒鬱結咽喉,阻遏氣機升降,故見氣喘、吞咽不暢,甚則嗆食不下。
- 陰津耗傷:火熱灼津,咽喉失潤,故乾燥無痰,疼痛加劇。
臨床表現
- 咽喉症狀:喉間乾燥灼痛,局部或見紅腫,痰涎少而黏稠。
- 呼吸與吞咽障礙:氣促喘悶,吞咽時疼痛加劇,甚則食飲嗆逆,難以入喉。
- 全身徵候:或伴心煩口渴、面赤、舌紅苔黃、脈數等熱象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清心瀉火、解毒利咽為主,佐以順氣開膈,使熱毒得泄,氣機暢通。
- 主方:
- 順氣利膈湯(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加減):黃芩、梔子清心瀉火,桔梗、牛蒡子宣肺利咽,陳皮、枳殼理氣寬膈,佐玄參、生地滋陰涼血。
- 隨證加減:
- 若熱毒熾盛,可加黃連、連翹以增強解毒之力;
- 氣逆甚者,加旋覆花、代赭石降氣鎮逆;
- 陰傷明顯者,酌加麥冬、天花粉生津潤燥。
古籍論述
《焦氏喉科枕秘》明確指出:「嗆食喉風熱積心,喉中乾燥立時疼,更無痰涎多氣喘,若還嗆食命無存。」強調此證因心經熱毒而發,病情急重,需及時清解,否則恐危及生命。
此證與現代醫學「急性喉炎」「喉頭水腫」等病症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從整體辨證,注重心火與咽喉的經絡聯繫,治療上不僅局部清利,更重視臟腑氣機的調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