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嗆食啞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嗆食啞喉

病名,屬喉科疾患,主症為進食時嗆咳伴聲音嘶啞,多因肺經伏邪或風熱上攻咽喉所致。此症見於《喉科指掌》卷三,記載:「此症因伏邪在肺,聲啞嗆食,六脈遲細,甚屬險症。」臨床可見於咽部腫瘤、喉痹重症或風熱壅肺之證,若脈象遲細,提示正氣虛弱,邪深病險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肺主氣司呼吸,開竅於喉,肺氣失宣則咽喉不利。嗆食啞喉多因:

  1. 肺經伏邪:外感風寒或風熱未盡,邪鬱肺絡,上灼咽喉,致氣機壅滯,聲門失潤。
  2. 痰瘀互結:久病入絡,痰濕與瘀血搏結於咽喉,阻礙氣血運行,甚則形成腫瘤,壓迫聲戶。
  3. 陰虛火旺:腎陰虧虛,虛火上炎,灼傷喉絡,常見於久咳或勞損患者。

證候辨析

  • 風熱犯肺:喉痛聲啞、嗆咳痰黃,伴發熱、脈浮數,舌紅苔薄黃。
  • 肺氣虛寒:聲低氣弱、嗆食畏寒,六脈遲細,舌淡苔白,屬本虛標實之候。
  • 痰瘀阻絡:咽喉腫硬、聲嘶持久,進食困難,舌暗或有瘀斑,脈澀。

治法方藥
以「疏風宣肺、利咽開音」為大法,依證型加減:

  • 六味湯(《喉科指掌》基礎方):荊芥、防風、桔梗、甘草、薄荷、殭蠶,可酌加杏仁、枇杷葉宣肺止咳;痰熱者加貝母、瓜蔞;陰虛加玄參、麥冬滋養肺腎。
  • 會厭逐瘀湯:適用於痰瘀膠結者,以桃仁、紅花活血,柴胡、枳殼理氣。
  • 養陰清肺湯:針對陰虛火旺,生地、丹皮涼血,白芍、甘草緩急利咽。

相關條目

  • 嗆食喉風:同屬嗆食症候群,然病勢更急,多伴咽喉腫塞、呼吸不暢,治法側重清熱解毒、豁痰開閉。

此症需辨明虛實寒熱,脈證合參,尤以「六脈遲細」為危候標誌,提示需扶正祛邪並舉。歷代喉科醫家強調,咽喉為氣機升降之要道,治當輕清透達,忌過用苦寒伐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