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強刺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強刺激(強刺激)

強刺激為針灸療法之重要術語,指透過較大強度之針灸手法,使患者產生強烈感應,以達治療目的。此手法依據中醫「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」之原則,針對特定體質與病症需求而施。

針刺之強刺激

  1. 針具選擇:多以粗長之毫針為主,如26號以上針具,以增強刺激量。
  2. 手法操作
    • 提插捻轉:行針時大幅度提插(上下移動針體)、高頻率捻轉(快速旋轉針柄),使局部產生明顯酸、麻、脹、重等「得氣」反應。
    • 深刺久留:針刺深度較一般為深,並延長留針時間(可達30分鐘以上),以維持刺激效應。
  3. 適應症:多用於實證、急症,如急性痛症(腰痛、關節劇痛)、痙攣(肌肉抽搐)、癱瘓(如中風後肢體痿廢)等,亦適用於體質壯實、耐受性強者。

灸治之強刺激

  1. 艾炷與壯數:採用大艾炷(如麥粒灸中之直接灸),或增加灸壯數量(單穴可達十數壯),以溫通經絡、散寒逐瘀。
  2. 熏灸時間:如艾條灸採用迴旋灸或雀啄灸,延長施灸時間(超過20分鐘),或於局部產生明顯熱感甚至輕度灼痛。
  3. 適應症:適用於寒濕痺痛、陰證(如慢性虛寒腹痛)、頑固性痿證等需溫補激發陽氣之病症。

理論依據

強刺激手法契合《黃帝內經》「盛則瀉之」之治則,透過強烈刺激疏通經絡氣血,破除瘀滯。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強調「刺之要,氣至而有效」,強刺激可快速引導氣至病所,尤適用於氣滯血瘀或邪氣壅盛之證。

補充說明

  • 與弱刺激之對比:弱刺激多用細針淺刺、輕捻轉,適用於虛證或敏感者;強刺激則反其道,以「瀉實」為核心。
  • 現代應用延伸:部分療法如電針(高頻率電流刺激)或刺絡放血,亦屬廣義之強刺激範疇,用於炎症或熱證。

強刺激之運用需基於精準辨證,結合患者體質與病情,方能發揮其攻邪扶正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