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強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強陰
強陰為中醫治法之一,屬補陰範疇,亦稱「滋補腎陰」。其核心在於強壯陰精,調補人體陰液不足,尤重腎陰虧虛之證。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本,主滋養臟腑、濡潤經絡,若腎陰虧耗,常見腰膝酸軟、眩暈耳鳴、潮熱盜汗、五心煩熱、咽乾口燥等虛熱之象。
治法特點
強陰法以滋養腎陰為主,然中醫強調「陰陽互根」,故臨床運用時,常於補陰藥中佐以少量壯陽之品,取「陽生陰長」之意,使陰得陽助而生化無窮。例如:
- 經典配伍:六味地黃丸(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等滋陰藥)佐以少量附子、肉桂,或左歸丸配伍鹿角膠,皆體現此理。
- 藥物選擇:主用熟地黃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女貞子、龜甲等滋補腎陰;輔以巴戟天、淫羊藿等溫陽藥,以助陰液化生。
與相關治法之異同
- 與補陰之別:
- 補陰範圍較廣,涵蓋肺陰、胃陰、肝陰等;強陰專指補益腎陰,且強調「陰精強壯」之效。
- 強陰法更注重陰精的充盛與固攝,常用於遺精滑泄、早衰髮白等腎精不固之證。
-
與滋陰清熱之異:
滋陰清熱法兼顧虛火內擾,如知柏地黃丸;強陰法則以填精為主,火旺不顯者尤宜。
臨床應用
強陰法適用於:
- 腎陰虛證:陰虛內熱、腰膝酸軟、失眠多夢。
- 精血虧耗:早衰、鬚髮早白、月經量少。
- 陰不制陽:虛陽浮越之頭面烘熱、足冷。
此治法體現中醫「陰中求陽」的辨證思維,通過陰陽相濟,達到陰平陽秘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