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蹻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蹻脈是中醫學名詞,用以描述陰蹻脈和陽蹻脈。《靈樞.脈度》中提到,蹻脈是否安定有其規律性,並有陰陽的區分。男性以陽蹻脈為經脈,陰蹻脈為絡脈;女性則相反,以陰蹻脈為經脈,陽蹻脈為絡脈。

蹻脈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,起於足跟內側,沿小腿內側向上至內踝後方,然後繼續向上至膕窩,在大腿內側向上至髂前上棘,再往上沿腹股溝至小腹,接著沿胸骨旁開一寸再往上至鎖骨中部,最後止於鎖骨下端。蹻脈與足太陽膀胱經有相關的交互作用,並與足少陰腎經相連。

蹻脈具有溫煦下肢、促進關節活動、調節體內液體的作用。蹻脈的病變主要表現在下肢麻木、疼痛、屈伸不靈、關節腫脹和水腫等症狀。

與蹻脈相關的腧穴包括足跟內側的湧泉穴、內踝後方的太溪穴、膕窩的委中穴、髂前上棘的承扶穴、小腹的氣海穴、胸骨旁開一寸的膻中穴、鎖骨中部的天突穴和鎖骨下端的少商穴。

以下是保護蹻脈的方法:

  • 經常按摩湧泉穴、太溪穴、委中穴、承扶穴、氣海穴、膻中穴、天突穴和少商穴。
  • 適度進行下肢運動,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等。
  •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,注意休息與適度活動的平衡。
  • 飲食宜清淡,少食辛辣、油膩和生冷食物。
  • 保持心情良好,避免情緒激動。

蹻脈是人體的重要經脈之一,其病變可能影響下肢的活動能力,因此平時需注意保護,預防疾病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