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竅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竅閉
病證名。竅,泛指人體孔竅,此處特指耳竅。竅閉指耳竅閉塞不通,導致聽覺功能障礙,甚則失聰。此證多因外傷、邪氣壅滯,或臟腑氣血失調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外傷損竅:如挖耳不慎、外力撞擊、雷炮震傷等,直接損傷耳竅經絡,氣血瘀阻,竅道閉塞。
- 膿耳潰壞:聤耳(化膿性中耳炎)日久不癒,膿毒腐蝕耳竅,破壞聽宮結構,致使竅道失用。
- 邪氣壅滯:風熱、痰濕等外邪上擾耳竅,阻遏清陽,經氣不通,如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所言:「耳為清空之竅,邪閉則聾。」
- 臟腑失調:肝膽火逆、腎精虧虛等內傷因素,亦可導致耳竅失養或氣機壅滯,引發竅閉。
臨床表現
- 耳竅悶塞感,聽力減退或驟聾。
- 或伴耳痛、耳鳴,外傷者可見耳部瘀腫。
- 膿耳所致者,耳內流膿日久,膿止後反見聽力喪失。
治法方藥
- 外傷瘀阻:治宜涼血活血、通竅開閉。
- 方用桃紅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生地、桃仁、紅花)加減,化瘀通絡。
- 若熱毒熾盛,選犀角地黃湯(水牛角代犀角、生地、丹皮、赤芍)清熱涼血。
- 膿耳壞竅:宜解毒排膿後,佐以通竅法,如通氣散(香附、柴胡、川芎)合托裏消毒散。
- 邪氣壅滯:風熱者用銀翹散加減;痰濕者選二陳湯合通竅活血湯。
- 臟腑失調:肝膽火旺投龍膽瀉肝湯;腎虛者用耳聾左慈丸滋腎通竅。
外治與針灸
- 針刺聽宮、翳風、中渚等穴,疏通少陽經氣。
- 外用麝香散吹耳(僅限於醫囑),開竅醒神。
竅閉一證,總以「通」為要,臨證需辨明虛實外內,調氣血、和臟腑,使竅道復得清陽之氣灌注,方能聽覺復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