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茄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茄病概述

茄病,又稱陰挺,是指婦女陰道下垂,陰門外翻,形狀像茄子。茄病多由產後或身體虛弱、氣血不足、筋脈受損、肌肉鬆弛等原因引起。其主要症狀包括陰道下垂,陰門外翻,可能出現紅腫、疼痛、分泌物,以及尿失禁、便失禁等。

茄病的治療方法

茄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中醫中藥治療,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辨證施治。以下是常用的方藥:

  1. 白薇散:主要由白薇、川芎、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蒼術、澤蘭、丹皮、靈霄花組成。適用於茄病屬於濕熱症狀者。

  2. 四物吳茱萸湯:主要由吳茱萸、當歸、人參、白術、熟地、川芎、陳皮、白芍、沉香、肉桂、甘草、白茄根引組成。適用於茄病屬於氣虛症狀者。

  3. 三茱丸:主要由吳茱萸、家茱萸、山茱萸各一兩,混入米糊製成丸劑。適用於茄病屬於氣血兩虛症狀者。

此外,茄病的治療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方法。

茄病的預防方法

茄病的預防非常重要,以下是一些預防方法:

  1. 注意產後保養:避免過早下地勞動,保持充足的休息,避免受寒受涼。

  2. 適度鍛煉身體:平時要進行適量的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  3. 避免久站久坐: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,尤其是久站、久坐,避免過度負重。

  4. 保持衛生:保持外陰清潔,勤換內褲,避免感染的發生。

茄病是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