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秦昌遇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秦昌遇 (明代醫家)
生平與醫術成就
秦昌遇,字景明,明代著名醫家,上海人氏。幼年體弱多病,因而立志習醫,尤精於兒科診治,後兼通內科,臨證投藥每有奇效,醫名遠播,求診者絡繹不絕,門庭若市。
學術特點與著作
秦氏深研醫理,見當時幼科醫籍論治多有偏頗,或過用寒涼,或偏執溫熱,或濫施補益,或妄行攻瀉,遂博採眾長,折衷諸家之說,撰著多部兒科專書:
《幼科折衷》二卷:此書融會歷代兒科名家學說,去蕪存菁,主張辨證論治當以中和為要,不可偏執一端。書中詳述小兒生理病理特點,強調"小兒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",治療宜輕清平和。
《痘疹折衷》二卷:專論小兒痘疹診治。秦氏認為痘疹雖屬外感熱病,然與小兒體質密切相關,提出"痘本於胎毒,感時氣而發"的觀點,治療上注重透發與解毒並施,反對過用寒涼遏伏。
《幼科金針》:此書為臨證心得彙編,載錄諸多實用診療技法與方藥。書中特別強調望診在小兒診斷中的重要性,如觀面色、察指紋、審苗竅等,並詳述各種特殊針法在兒科急症中的應用。
學術傳承
秦氏醫術傳於其姪孫秦之楨,之楨承襲家學,亦成一代良醫,使秦氏醫學得以延續發展。秦氏一脈診治特色在於注重調和陰陽,用藥輕靈,尤其擅長治療小兒脾胃疾患與時行熱病,對後世兒科學發展影響深遠。
醫學思想評價
秦昌遇的"折衷"思想體現了明代中醫學術融合的趨勢,其著作不僅保存了明以前兒科診治經驗,更透過臨床實踐發展出獨到見解。他對小兒"稚陰稚陽"體質的認識,以及治療上"中和為貴"的原則,至今仍對中醫兒科臨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