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秦承祖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秦承祖
秦承祖為南北朝劉宋時期著名醫家,精通針灸與醫藥,醫術高超,時人尊稱其為「上手」。其臨證不分患者貧富,一視同仁,療效卓著,深受世人敬重。
學術成就與著作
秦承祖著述豐富,涵蓋脈學、針灸、本草及方劑等領域,惜多已散佚,現存僅見於後世醫籍之引述。重要著作包括:
- 《脈經》六卷:論述脈象診斷之法,反映當時脈學理論之發展。
- 《偃側雜針灸經》三卷與《偃側人經》二卷:專論針灸技法,尤重「偃側」取穴法(指側臥體位下之針刺技術),補充了傳統正坐或仰臥姿勢外之針灸臨床應用。
- 《明堂圖》三卷:繪製經絡腧穴圖,為早期針灸視覺化教學之重要文獻。
- 《本草》六卷:整理藥物性味歸經,可能涉及當時江南地區特有藥材之應用。
- 《藥方》四十卷:收錄大量臨床驗方,反映南北朝時期方劑學之豐富經驗。
針灸學貢獻
秦承祖對針灸理論與實踐有獨到見解,其「偃側」針法強調因應患者體位調整進針角度與深度,與《黃帝內經》「因人制宜」思想相呼應。此技術對後世針灸治療癱瘓、風痹等需特殊體位之病症具啟發意義。
歷史影響
雖著作亡佚,但據《隋書·經籍志》等記載,其學說曾影響唐代醫家,如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中部分腧穴定位或間接承襲秦氏之說。宋代《太平聖惠方》亦引其藥方內容,足見其學術生命力。
秦承祖融合針灸與方藥,體現南北朝醫家「針藥並用」之特色,對中醫學之脈學、腧穴理論及臨床治療學均有深遠貢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