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秦國治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秦國治

秦國治,清末著名醫家,山東東阿縣人,精通醫術,尤擅接骨療傷之術,以精湛醫技濟世活人。其醫術承襲傳統中醫理論,結合臨床經驗,於骨傷科領域頗有建樹,為當時民間醫家之佼佼者。

秦國治深諳中醫「氣血經絡」之說,認為骨傷之症,首重調和氣血、疏通經絡,方能促進骨骼癒合。其接骨手法講究「正骨八法」,即摸、接、端、提、推、拿、按、摩,強調手法輕柔準確,避免二次損傷。此外,他亦重視外敷藥物的運用,以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為治療原則,輔以內服湯藥,調理臟腑功能,加速康復。

秦國治曾撰《瘡藥方》一書,內容涉及瘡瘍、骨傷之外治方藥,可惜該書未見流傳,具體內容已不可考。然其醫術經門人秦兆燧、周茂桐、周慶南等人繼承發揚,得以延續。其中,秦兆燧等人亦承其衣缽,於接骨療傷領域有所發揮,進一步豐富了中醫骨傷科的治療體系。

中醫骨傷科歷來重視「筋骨並重」的理念,秦國治之術亦體現此特點。其治療不僅關注骨骼復位,更強調周圍筋絡、肌肉的調理,以達「骨正筋柔」之效。此外,他亦善用中藥外敷,如以當歸、紅花、乳香、沒藥等配伍成方,外敷患處,以行氣活血、消腫定痛,此類方藥至今仍為中醫骨傷科所沿用。

秦國治之醫術,融合了中醫傳統理論與實用技法,展現了清末民間醫家的臨床智慧,對後世中醫骨傷科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