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秦鳴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秦鳴鶴
秦鳴鶴為唐代著名醫家,曾任唐高宗之侍醫,精於針灸之術,尤擅長以針刺治療頭面疾患。其醫術精湛,見載於史冊,為中醫針灸學之重要代表人物。
醫術與臨床案例
據史料記載,唐高宗罹患頭風之疾,症見頭眩、目不能視,遂詔秦鳴鶴診治。秦鳴鶴辨證為「風毒上攻」,即風邪挾熱毒上擾清竅,導致氣血壅滯、經絡不通。其提出以針刺放血之法治療,曰:「若刺頭出少血可愈。」遂取百會與腦戶二穴,刺之出血,高宗旋即病癒。
此案例體現秦鳴鶴對頭風病因病機之深刻認識,其治法遵循「宛陳則除之」之原則,通過刺絡放血以瀉熱解毒、疏通經絡,使氣血調和而病癒。
所涉中醫理論與穴位解析
-
百會穴
- 屬督脈,位於頭頂正中,為諸陽之會。
- 功能:醒腦開竅、升陽固脫、平肝息風。
- 主治:頭痛、眩暈、中風、癲狂等頭部疾患。
-
腦戶穴
- 亦屬督脈,位於枕骨粗隆上緣。
- 功能:清頭目、通絡止痛。
- 主治:頭風、目痛、項強等症。
此二穴皆為治療頭風之要穴,秦鳴鶴選穴精當,配合刺血之法,共奏瀉熱祛風、通絡止痛之效。
學術貢獻與影響
秦鳴鶴之針術,反映唐代針灸學之發展水平,其臨床辨證與治療思路,對後世針灸治療頭面疾患具有重要啟發。此案例亦彰顯中醫「通則不痛」之治療理念,以及針刺放血在實證、熱證中的獨特價值。
秦鳴鶴之事蹟,不僅為醫林佳話,更為中醫針灸學之寶貴遺產,其經驗至今仍具參考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