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禽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禽疽,病名。背部散在疹塊之病證。出《劉涓子鬼遺方》卷一。多因時氣風熱所致。症見初起呈散在疹塊,發於背。色赤紅,如拳擊狀,脊背麻木,拘急不疼,神清脈和。服藥得汗者順;若神昏脈數,或微或代,身振寒,齒如噤欲痙者逆。初宜仙方活命飲加羌活、獨活。外敷二味拔毒散。餘可參見外癰條。
禽疽,又名拳疽、拳風。《劉涓子鬼遺方》載:「禽疽,發於背,如拳擊狀,脊背麻木,拘急不疼,神清脈和。服藥得汗者順;若神昏脈數,或微或代,身振寒,齒如噤欲痙者逆。初宜仙方活命飲加羌活、獨活。外敷二味拔毒散。」
禽疽多因時氣風熱所致,初起呈散在疹塊,發於背,色赤紅,如拳擊狀,脊背麻木,拘急不疼,神清脈和。若服藥得汗,則病情順利;若神昏脈數,或微或代,身振寒,齒如噤欲痙,則病情逆轉。治療上,可用仙方活命飲加羌活、獨活治療;外敷二味拔毒散。
禽疽的病因病機,主要與時氣風熱有關。時氣風熱,外襲肌表,郁於肌膚,閉阻經絡,氣血不通,肌膚失養,則發為禽疽。
禽疽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初起呈散在疹塊,發於背。
- 色赤紅,如拳擊狀。
- 脊背麻木,拘急不疼。
- 神清脈和。
禽疽的治療,主要以清熱解毒、疏風通絡為主。可用仙方活命飲加羌活、獨活治療;外敷二味拔毒散。
禽疽的預後,一般較好。若治療及時,病情多能順利治癒。但若治療不及時,病情可能會逆轉,甚至危及生命。
禽疽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天氣變化,避免受風寒。
- 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皮膚感染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禽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,但如果治療不及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注意預防,一旦發現有異常,要及時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