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噙化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噙化
噙化為中藥學術語,屬服藥法之一,指將藥物含於口中,待其自然溶化後吸收或緩緩咽下。此法多適用於丸劑、錠劑或某些特定散劑,尤其針對咽喉、口腔疾患或需局部發揮藥效之病症。
中醫理論依據
中醫認為,口腔與咽喉為「肺之門戶」,且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等多條經脈循行於此。噙化法能使藥物直接作用於局部,透過黏膜吸收,迅速發揮藥效,同時避免藥物經胃腸消化而減損藥性。此服藥法尤其重視「緩釋」與「局部吸收」,符合中醫「上病上治」的治療原則。
適用藥物與劑型
- 丸劑與錠劑:如六神丸、冰硼錠等,多用於咽喉腫痛、口瘡等熱毒上攻之症。
- 滋陰潤燥類藥物:如麥冬、玄參等製成的含片,適用於陰虛肺燥所致的乾咳、咽乾。
- 芳香開竅類藥物:如蘇合香丸,噙化可助藥氣上達,醒神開竅。
臨床應用
- 咽喉病症:如喉痹、喉癰,常用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之藥噙化,使藥力直達病所。
- 口腔疾患:如口舌生瘡,以黃連、薄荷等製錠含化,清熱解毒兼散鬱火。
- 急救醒神:部分芳香類藥物噙化,可速效通竅,用於中風閉證或氣厥。
操作特點
噙化時需靜心緩含,不可咀嚼或急咽,使藥物徐徐釋放。部分外感熱證或痰熱壅盛者,可含後將溶出的藥液緩緩吐掉,以祛除病邪。此法亦體現中醫「因勢利導」的治療思想。
噙化法融合中醫經絡理論與藥物歸經特性,兼具局部與整體調節之效,為傳統中藥用法之精妙體現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