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螓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螓舌

螓舌是一種中醫病名,指舌上出血的病證,屬於舌衄症狀。其病因多為心膈積聚熱毒上衝至舌部所致。治療螓舌的原則為清熱、涼血、止血,可以選用三黃涼膈散等加減方劑來治療。臨床上,螓舌的表現為舌上出血,舌質呈紅絳色,舌苔薄黃,脈搏滑數。

食療方

螓舌可以進行以下食療方來輔助治療:

  • 三黃涼膈散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各10克,生地黃30克,大黃6克。將以上材料煎煮後服用。

  • 涼血止血湯:生地黃30克,當歸10克,赤芍10克,丹皮10克,白茅根30克。將以上材料煎煮後飲用。

  • 清熱涼血湯:黃連10克,黃芩10克,赤芍10克,丹皮10克,生地黃30克。將以上材料煎煮後飲用。

飲食宜忌

螓舌患者在飲食上應該遵循以下原則:

  • 宜清淡飲食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,以免刺激舌部出血。

預防方法

預防螓舌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:

  • 保持口腔衛生,每餐後漱口清潔口腔。
  •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  • 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。
  • 適當運動,增強身體免疫力。

螓舌的預後一般良好,進行正確治療和預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。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