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青風內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青風內障
病名:青風內障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屬「五風變內障」範疇,其特徵為瞳神呈現淡青色,伴隨頭眼輕微脹痛及視力逐漸衰退。此病首載於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,又名「青風」,與綠風內障、烏風內障等同屬風變內障之列。
病因病機:
本病多因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或肝鬱化火,風火相煽,上擾清竅所致。《張氏醫通》指出,患者瞳神內可見氣色昏蒙,如「青山籠淡煙」,初期視物尚可,然日久則視力日漸昏矇,若未及時調治,恐轉為綠風內障,病情加重而失明。
臨床表現:
- 眼部症狀:瞳神淡青,抱輪不紅(眼白無明顯充血),微覺眼脹或隱痛,視物漸昏,如隔薄霧。
- 全身症狀:或兼頭痛、口苦咽乾,舌紅少苔,脈弦細數等陰虛火旺之象。
證型辨析:
- 肝腎陰虛型:除眼部症狀外,伴眩暈耳鳴、腰膝酸軟,治宜滋補肝腎,佐以清熱。
- 肝鬱化火型:情志不舒易誘發,目脹脅痛,脈弦數,治宜疏肝瀉火。
治法與方藥:
- 主方:以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為基礎,常用「羚羊角湯」加減,主藥羚羊角平肝熄風,配伍鉤藤、石決明清肝明目;若陰虛明顯,加生地、枸杞滋養肝腎;風火偏盛者,加黃芩、夏枯草清泄肝火。
- 輔助療法:針灸可取太衝、光明等穴疏調肝氣,或配合滋陰明目之品如菊花、密蒙花煎湯代茶。
相關病證:
青風內障與「綠風內障」皆屬風變內障,然綠風證勢更急,瞳神散大呈綠色,脹痛劇烈;而青風病勢較緩,需防其轉劇。另可參見「烏風內障」、「黑風內障」等,均為瞳神變色合併視力損害之重症。
古籍補充:
《審視瑤函》提及:「青風初起,不痛不癢,漸覺昏蒙」,強調早期調治之重要性。清代《目經大成》進一步區分五風內障之病機演變,認為青風多屬「陰虛陽亢」,治療需標本兼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