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青黃牒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青黃牒出
證名,屬中醫眼科病證範疇,指風輪(即黑睛,相當於現代醫學之角膜)破損,內藏膏汁(眼內津液)外溢疊出之症。此證首載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又名「青黃凸出」,與「蟹睛」證相關聯,然病機與表現略有差異。
病因病機
- 外傷損絡:眼部受外力撞擊或銳物刺傷,損及風輪,致膏汁外滲。
- 肝火上炎:肝開竅於目,若肝經鬱熱化火,上攻目竅,灼傷風輪,可引發破潰。
- 陰虛風動:肝腎陰虧,虛火內生,風輪失養而脆弱,易因內外邪氣交攻而破裂。
臨床表現
- 風輪破損:黑睛局部潰陷或穿孔,邊緣不整。
- 膏汁疊出:眼內津液自破口滲溢,凝結如脂,或伴黃白色分泌物。
- 視覺障礙:輕者視物模糊,重者若膏汁流失過多,可致目珠萎軟,視力銳減。
鑑別診斷
- 蟹睛:同屬風輪破損,然蟹睛多因黑睛潰瘍穿孔後,黃仁(虹膜)脫出,狀如蟹眼,與青黃牒出之膏汁外溢有別。
- 凝脂翳:黑睛生翳,色白或黃,但未至穿孔,無膏汁外漏。
中醫論治
- 肝火熾盛:宜清肝瀉火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,配合黃連、梔子等清熱解毒。
- 陰虛火旺:治以滋陰降火,選知柏地黃丸,佐以菊花、密蒙花養目。
- 外傷所致:初期止血斂瘡,可用十灰散外敷,後期以托裏消毒散生肌收口。
此證預後與破損程度相關,若及時調治,風輪得修復,可保部分視能;若延誤致膏汁枯竭,則恐成「目珠塌陷」之危候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