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青筋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青筋牽

青筋牽為中醫古籍所載之疫病名,屬春季時疫之一。其名源於發病時節與病機特點:春季應暖反寒,清氣折之,疫邪犯肝,肝主筋而其色青,故見筋脈拘急牽引之候,因而得名。此病首見於宋代《傷寒總病論》卷五,後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·敘疫論》進一步闡述其與四時疫氣之關係。

病因病機

此病乃因春令陽氣升發之際,反常寒涼之氣(「清氣折之」)引動疫癘之邪,內應肝臟而發。肝為風木之臟,主司筋脈,疫毒鬱於肝經,導致筋脈失養,氣血壅滯,故見筋急牽引之象。其病機關鍵在於「肝鬱化火,筋脈受灼」,兼夾疫毒內蘊。

臨床表現

主要證候可分為三類:

  1. 筋脈拘急:頸項雙筋牽引不舒,背強直不可屈伸,腳筋縮急而胻(小腿)中如折。
  2. 肝熱上擾:目赤黃澀,視物生花,轉睛困難,甚則合目時頭部回側不寧。
  3. 疫毒熾盛:發熱憎寒交替,腰痛如被杖,兼見煩躁口渴等裏熱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
治療當以清肝解毒、疏筋透邪為主,分證選方:

1. 柴胡地黃湯

適用於肝鬱化火兼陰傷者,取柴胡疏肝解鬱,地黃滋陰涼血,佐以黃芩、梔子清泄肝火,緩解筋急。

2. 石膏竹葉湯

針對熱毒熾盛、津液受灼者,以石膏清氣分大熱,竹葉導熱下行,配合芍藥、甘草柔筋止痛。

古籍補充

《三因方》強調此病與四時非時之氣相關,若春行冬令,寒疫犯肝,易發此證。其傳變迅速,可從肝及心,故方中常配伍連翹、玄參等防其內陷。

此病現代臨床雖少見,然其辨證思路對春季外感熱病兼筋脈拘急者,仍有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