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青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青脈
概念溯源
青脈一詞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,在中醫學中具有雙重涵義:
1. 脈學專有名詞
指代肝臟對應的脈象特徵。根據五行歸類理論,肝屬木,其色為青,故稱肝脈為青脈。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明確記載:「青脈之至也,長而左右彈」,描述了肝脈的典型表現為脈體較長且具有左右彈指的動感。
2. 解剖結構名稱
指人體表淺可見的青色靜脈血管,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指出:「臂多青脈,曰脫血」,表明手臂青筋顯露過多是血虛的徵象。
脈學內涵
肝脈特性
在脈診理論中,青脈作為肝之平脈應具備以下特徵:
- 脈位:關部(左手關脈對應肝膽)
- 脈勢:弦而柔和
- 脈形:長直如按琴弦
- 脈率:從容和緩
《脈經》進一步補充:「肝脈來濡弱而長,是謂平脈」,強調了肝脈應兼具柔軟與長直的特性。
病理表現
當青脈出現異常時,主要反映肝系病變:
-
青脈過盛:
- 脈象:弦勁有力,如新張弓弦
- 主病:肝氣鬱結、肝火上炎
- 兼症:目赤、頭痛、易怒
-
青脈不足:
- 脈象:細弱無力,沉而難尋
- 主病:肝血虧虛、肝陰不足
- 兼症:視物昏花、肢體麻木
-
青脈結代:
- 脈象:時有停頓,節律不齊
- 主病:肝氣逆亂、氣血失和
體表青脈診法
正常表現
健康人體表淺靜脈應:
- 色澤:青而隱隱
- 分布:均勻有度
- 充盈度:適中不脹
異常徵象
-
青脈怒張:
- 表現:靜脈凸起、色澤深青
- 病機:氣滯血瘀、經脈阻滯
- 常見於:肝硬化、心功能不全
-
青脈細密:
- 表現:皮下細小青絡密布
- 病機:營血虧虛、脈道失充
- 常見於:貧血、慢性消耗性疾病
-
青脈迂曲:
- 表現:靜脈蜿蜒扭曲如蚯蚓
- 病機:氣血運行不暢
- 常見於:靜脈曲張、血瘀證
理論延伸
五行關聯
青脈與五行系統密切相關:
- 五色:青
- 五季:春
- 五氣:風
- 五體:筋
- 五志:怒
這種系統聯繫構成了中醫診斷肝系疾病的重要理論基礎。
經絡聯繫
足厥陰肝經循行路線與體表青脈分布有對應關係,尤其在下肢內側及胸脅部,青脈異常往往反映肝經病變。
診斷價值
歷代醫家重視青脈診法:
- 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以「肌膚甲錯,腹壁青脈顯露」診斷乾血勞
- 王清任《醫林改錯》通過觀察體表青脈判斷瘀血部位
- 葉天士《臨證指南醫案》記載「青脈貫瞳」為肝風內動危候
現代研究
當代中醫脈學研究發現:
- 肝病患者確實存在特定脈波圖形變化
- 體表靜脈顯露程度與微循環狀態相關
- 舌下青脈診法成為瘀血證重要客觀指標
這些研究為傳統青脈理論提供了現代科學佐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