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程邦賢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程邦賢(生卒年不詳),字君敬,明代醫家,安徽休寧人,活躍於16世紀中後期。出身醫學世家,其父程公禮為當地名醫,家學淵源深厚。
生平與醫術特色
- 家學傳承與醫術啟蒙
程邦賢自幼受父親程公禮薰陶,習醫理、識藥性。萬曆十二年(1584年),程公禮逝世,程邦賢哀慟過甚,情志鬱結,致「項下發大癭」(即甲狀腺腫大,中醫稱「癭瘤」),時人遂以「程大癭先生」稱之。此後,他潛心鑽研父親遺留醫籍,並著道士服遊歷四方,博採眾長,終成一代名醫。 - 臨床專長與理論貢獻
- 幼科聖手:程邦賢尤精於小兒科,擅治小兒痘疹、驚風、疳積等症。明代幼科重視「護脾胃、調陰陽」,程氏承此傳統,結合臨證經驗,強調「小兒臟腑嬌嫩,用藥宜輕靈平和」,善用健脾消導之法(如參苓白朮散加減)調理小兒疾患。
- 癭瘤治療:自身患癭瘤之經歷,使其對情志致病(如「憂思氣結」致癭)有獨到見解,可能參照《外科正宗》等典籍,結合疏肝解鬱、化痰散結法(如海藻玉壺湯加減)治療同類病症。
-
著作與家族影響
程邦賢曾撰《醫集大成》,意在彙整歷代醫家精華,然書未成而卒。其妻蔣氏、子程相繼承衣缽,皆以醫術聞名,形成休寧程氏醫學流派,反映明代家族醫學傳承之特色。
中醫理論背景補充
- 癭瘤與情志關係:中醫認為癭瘤多因肝鬱氣滯、痰瘀互結所致,程邦賢之病案恰印證《諸病源候論》「憂恚氣結,生癭」之說,亦與現代醫學「壓力誘發甲狀腺疾病」觀點部分吻合。
- 明代幼科發展:程氏所處時代,幼科獨立成科,萬全《幼科發揮》等著作盛行,程邦賢之術或受此影響,重視小兒「純陽之體」及「易虛易實」之生理特點。
程邦賢之生平,體現了中醫「醫者意也」的實踐精神,其融合家學、個人體悟與時代醫學潮流,成為明代新安醫派中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