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輕宣肺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輕宣肺氣
定義與機理
「輕宣肺氣」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「宣肺法」之一,指運用藥性輕清、質地疏透之方劑,宣通肺氣以疏散表邪,尤適用於外感溫燥或風熱初起,邪淺病輕之證。肺為「華蓋」,主宣發肅降,性喜清潤而惡燥熱。當外邪犯肺,肺氣壅遏不暢,輕宣之法既能透邪外出,又可避免過用辛溫或苦寒而傷津耗氣,契合「治上焦如羽,非輕不舉」之原則。
臨床應用
- 溫燥傷肺:常見於秋季,燥熱之邪侵襲肺衛,症見身微熱、乾咳無痰、咽乾口渴、舌紅少津、脈浮數。治當輕宣涼潤,如《溫病條辨》之桑杏湯(桑葉、杏仁、沙參、浙貝母、梔子、淡豆豉、梨皮),桑葉質輕透表,杏仁宣降肺氣,佐以甘潤生津之品,共奏疏風清熱、潤燥止咳之效。
- 風熱犯肺:若風熱初襲,咳嗽痰黃、鼻塞流涕、微惡風,可選桑菊飲(桑葉、菊花、杏仁、連翹、薄荷等),取桑葉、菊花輕清上浮,透泄風熱,配合杏仁肅肺,薄荷辛涼解表,體現「輕可去實」之旨。
配伍特點
- 藥性輕靈:多選花葉類藥材(如桑葉、菊花、枇杷葉),質地輕揚,善走上焦,疏透力強而不峻猛。
- 潤燥相兼:若燥邪為患,常配伍潤肺之品(如沙參、麥冬、梨皮),防宣散過度而傷陰。
- 微辛透表:稍佐辛味藥(如淡豆豉、薄荷),助邪從表解,然用量宜輕,避免發汗過度。
與相關治法區別
- 辛溫宣肺:多用於風寒束肺,藥如麻黃、紫蘇,性偏溫燥。
- 清泄肺熱:針對肺熱熾盛,選石膏、黃芩等苦寒沉降之品,與輕宣法之「輕清上浮」有別。
理論淵源
此法源於清代溫病學派,吳鞠通提出「治上焦如羽」,強調上焦病變需用輕清透達之藥。葉天士亦於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中多次運用輕宣肺氣法治療秋燥或風溫初起,奠定其臨床基礎。
現代延伸
現代中醫將此治法擴展應用於急性支氣管炎、過敏性鼻炎等屬肺氣失宣者,並結合藥理研究,證實桑葉、菊花等具抗炎、鎮咳作用,與傳統理論相呼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