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輕宣潤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輕宣潤燥

輕宣潤燥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潤燥法之一,主要用於治療外感涼燥或溫燥表證。此法結合「輕宣」與「潤燥」兩大原則,輕宣指以輕浮宣發之藥,使外邪從表而解;潤燥則以滋潤之品緩解肺燥,使津液得復,肺氣宣降功能恢復正常。

理論基礎

燥邪為六淫之一,其性乾澀,易傷津液,尤易侵襲肺臟,因「肺為嬌臟,喜潤惡燥」。外感燥邪可分為涼燥溫燥兩類:

  • 涼燥:多見於深秋,燥邪夾寒,症見頭痛惡寒、咳嗽鼻塞、咽乾口燥,舌苔薄白而乾。
  • 溫燥:常見於初秋,燥邪夾熱,症見頭痛身熱、乾咳無痰、口渴咽乾,舌紅少津。

臨床應用

  1. 涼燥犯肺

    • 病機:燥邪與寒邪相合,束縛肺衛,肺氣不宣,津液不布。
    • 治法:輕宣溫潤,疏風散寒兼潤燥。
    • 代表方劑杏蘇散(《溫病條辨》)
      • 組成:杏仁、蘇葉、半夏、茯苓、前胡、桔梗、枳殼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
      • 方義:蘇葉、生薑辛溫解表;杏仁、桔梗宣肺止咳;茯苓、陳皮健脾化痰;甘草調和諸藥。
  2. 溫燥犯肺

    • 病機:燥熱之邪灼傷肺津,肺失清肅。
    • 治法:輕宣涼潤,疏風清熱兼生津。
    • 代表方劑桑杏湯(《溫病條辨》)
      • 組成:桑葉、杏仁、沙參、浙貝母、梔子、淡豆豉、梨皮。
      • 方義:桑葉、豆豉疏風透熱;杏仁、貝母宣肺止咳;沙參、梨皮養陰潤燥;梔子清泄肺熱。

配伍特點

輕宣潤燥法注重「宣散」與「滋潤」並行,避免過用辛溫助燥或苦寒傷陰。用藥多選質輕上行之品,如桑葉、杏仁、蘇葉等,既能透邪外出,又可潤肺生津。若燥邪化火傷陰,可酌加天花粉、麥冬等清熱養陰之品。

此法治療外感燥證,須辨明寒熱屬性,方能準確選方,使邪去而正不傷,肺氣得復,燥症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