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輕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輕重」詳解
脈診手法之輕重
在中醫脈診技術中,「輕重」指切脈時運用指力的輕按與重按手法,是辨別脈象深淺層次的重要技巧。《難經·五難》對此有系統論述:
「初持脈者,如三菽之重,與皮毛相得者,肺部也。如六菽之重,與血脈相得者,心部也。如九菽之重,與肌肉相得者,脾部也。如十二菽之重,與筋平者,肝部也。按之至骨,舉指來疾者,腎部也。故曰輕重也。」
此處以「菽」(豆子)的重量為比喻,將按脈力度分為五個層次:
- 三菽之重:輕觸皮毛,主要診察肺氣
- 六菽之重:稍加力度至血脈層,診察心氣
- 九菽之重:中等力度達肌肉層,診察脾氣
- 十二菽之重:重按至筋脈層,診察肝氣
- 按之至骨:極重按壓至骨,診察腎氣
這種分層診脈法體現了中醫「三部九候」的診斷思想,通過不同力度探測臟腑氣血的深淺分布。
方劑藥力之輕重
在方劑學中,「輕重」指藥物作用的強弱程度,是「十劑」分類中的重要組成。《傷寒方藥明理論》序言指出:「制方之體,宣、通、補、洩、輕、重、澀、滑、燥、濕十劑是也。」
輕劑
輕劑指藥性輕揚、作用表淺的方藥,主要特點包括:
- 質地輕浮,多花葉類藥材
- 作用趨向向上向外
- 多用於解表透邪、宣發肺氣
- 代表方劑如銀翹散、桑菊飲
重劑
重劑指藥性沉降、作用深重的方藥,主要特點包括:
- 質地沉重,多礦物、介殼類藥材
- 作用趨向向下向內
- 多用於鎮驚安神、平肝潛陽
- 代表方劑如磁朱丸、鎮肝熄風湯
理論延伸
「輕重」概念在中醫理論中還有更廣泛的應用:
- 病勢輕重:用於描述疾病發展的嚴重程度,《內經》有「輕者獨治,重者兼治」的原則
- 治療手法輕重:針灸推拿中根據病情需要調節刺激強度
- 藥物配伍輕重:方劑組成講究輕重相配,如「輕可去實」的治療原則
- 氣機升降輕重:與中醫氣機理論相關,輕性藥助升,重性藥助降
這種輕重辨證思維體現了中醫「以平為期」的治療宗旨,通過調節人體陰陽、氣血的輕重平衡達到治療目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