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乘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乘襲」詳解
「乘襲」為中醫診斷學中,面部五色診法的重要術語,專指病色在面部五臟所屬部位出現「子襲母氣」的特殊現象。此概念源自《靈樞·五色》,屬五行生剋理論於望診中的具體應用,用以判斷疾病預後吉凶。
一、理論基礎:五行相生與臟腑配屬
中醫以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對應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及五色(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)。面部不同區域分屬五臟,如額應心、左頰應肝、鼻應脾等。當病色顯現時,若符合「子臟之色見於母臟之位」的規律,即稱「乘襲」。
典型例證:
- 心部見黃色:心屬火,黃為脾土之色,火生土,故黃色現於心位為「子(土)襲母(火)氣」。
- 肝部見赤色:肝屬木,赤為心火之色,木生火,故赤色現於肝位亦屬子襲母氣。
此類現象象徵五行之氣仍能相生流通,雖病勢急重,然生機未絕,故《靈樞》言:「雖病甚,不死矣。」
二、與「相乘」「相侮」之區別
「乘襲」易與五行病理中的「相乘」(過度克制,如木旺乘土)、「相侮」(反向克制,如木火刑金)混淆,然其核心差異在於:
- 乘襲:強調「母子相生」關係下的色部異常,主病輕或預後佳。
- 相乘/相侮:反映「克制失常」的病機,多主病重或傳變。
三、臨床意義與延伸解讀
乘襲現象不僅見於面部望診,亦隱含臟腑氣機的深層互動。如:
- 色澤明潤與枯槁:乘襲之色若明潤含蓄,預後更佳;若枯暗無澤,雖合生克規律,仍需警惕正氣衰敗。
- 動態病機觀察:乘襲可視為疾病轉歸的指標,如肝病見赤色,可能提示木火通明之象,或心氣代償肝鬱之熱。
四、古籍補充與學派觀點
除《靈樞》外,《難經》亦有「子能令母實」之論,可與乘襲互參。後世醫家如張景岳進一步闡釋,認為此類色診需結合脈症,不可拘泥單一徵象。清代《醫宗金鑑》則將乘襲歸納為「順傳」範疇,與逆傳(相剋傳變)對舉,突顯其病機相對和緩的特性。
綜言之,「乘襲」為中醫色診學中融合五行生剋與臟腑理論的獨特概念,透過辨析病色與部位的生克關係,為判斷疾病進退提供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