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圊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圊血,又作清血。見《傷寒論.辨太陽病脈證並治》。《傷寒貫珠集》:「太陽病,以火熏之,不得汗,其人必躁,到經不解,必圊血,名為火邪。」「圊血,便血也。」詳便血條。

圊血,是一種中醫證名,指大便下血。圊血的病因多為熱邪,熱邪灼傷腸道,導致腸道出血。圊血的臨床表現為大便帶血,血色鮮紅,量較多,伴有腹痛、腹瀉、發熱等症狀。圊血的治療以清熱涼血、止血為主。常用方藥有清熱涼血湯、涼血止血湯等。

圊血的預防方法包括:

  1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2. 注意個人衛生,不吃不潔食物。
  3. 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
  4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如果出現圊血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