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補並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清補並用

清補並用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指結合清熱與補陰藥物的治法,主要針對陰虛內熱或燥熱傷津之證。此治法既能滋養陰液,又可清解虛熱,適用於陰虛火旺或津液耗傷而兼有熱象者,體現中醫「標本兼顧」的治療原則。

核心作用與機理

  1. 清熱養陰:以甘寒或鹹寒藥物清解虛熱,同時以滋陰藥填補陰液,如生地黃、麥冬等,既退熱又固本。
  2. 潤燥生津:針對燥邪耗傷肺胃之陰,通過滋潤藥物恢復津液,如沙參、玉竹等。
  3. 調和臟腑:虛火多因肺、腎、胃陰不足所致,清補並用可調節相關臟腑功能,例如肺腎陰虛者需兼顧金水相生之理。

臨床應用與代表方劑

  1. 肺胃陰傷,燥熱內生

    • 證候:咽乾口渴、乾咳少痰、舌紅少苔。
    • 方劑沙參麥冬湯(《溫病條辨》)
      • 組成:沙參、麥冬、玉竹、天花粉、桑葉、生扁豆、甘草。
      • 方義:沙參、麥冬滋肺胃之陰;玉竹、天花粉生津潤燥;桑葉輕清宣透餘熱。
  2. 肺腎陰虧,虛火上炎

    • 證候:咽喉燥痛、咳嗽氣逆、痰中帶血、手足心熱、脈細數。
    • 方劑百合固金湯(《慎齋遺書》)
      • 組成:百合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麥冬、玄參、當歸、白芍、貝母、桔梗、甘草。
      • 方義:百合潤肺;生地、玄參滋陰降火;當歸、白芍養血柔肝;貝母、桔梗化痰止咳。
  3. 其他變證

    • 若心陰不足兼虛煩不眠,可配合天王補心丹;肝腎陰虛而目澀眩暈,則合用杞菊地黃丸。

藥物配伍特點

  • 清補相須:如麥冬配玄參,既滋陰又清無根之火;生地黃配牡丹皮,涼血兼養陰。
  • 甘寒為主:避免苦寒傷陰,側重甘潤之品,如石斛、天冬等。
  • 佐以宣降:如桔梗載藥上行,枇杷葉肅降肺氣,以助津液布散。

此治法廣泛運用於溫病後期、慢性咳嗽、虛勞等屬陰虛熱擾者,需辨證精準,權衡清熱與滋陰之力,方能收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