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晨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清晨嗽
病證名,見於《類證治裁·咳嗽》,又稱「早晨嗽」,屬咳嗽之一種特殊表現,特指發作於清晨時分之咳症。此證多與臟腑氣機升降、陰陽轉化相關,尤以肺、脾、腎三臟失調為常見病機。
病因病機
- 肺氣虛寒:
清晨乃陽氣初升之時,若肺氣不足,衛外不固,易受寒邪所襲,肺失宣降而發為嗽。此類咳嗽多伴痰色稀白、畏寒等症。 - 脾虛濕盛:
脾主運化,若脾陽不振,水濕停聚成痰,晨起時陽氣未充,痰濕上犯於肺,遂致咳逆。症見痰多黏膩、胸悶脘痞。 - 腎陽虧虛:
腎為氣之根,若腎陽不足,子夜至清晨陰寒最盛時,寒水上泛,射肺而咳。多見腰膝酸冷、夜尿頻仍,咳聲低弱。 - 肝火犯肺:
少數因肝鬱化火,清晨陽氣升發之際,木火刑金,肺失清肅,症見乾咳少痰、咽乾口苦。
辨證分型
- 寒嗽:痰白清稀,舌淡苔白,脈沉遲。
- 濕嗽:痰多黏稠,舌苔白膩,脈濡滑。
- 虛嗽:咳聲無力,氣短息微,脈細弱。
- 火嗽:痰黃黏滯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治法方藥
- 溫肺散寒:宜用《金匱要略》之甘草乾薑湯,或《和劑局方》溫肺湯加減。
- 健脾化痰:選用六君子湯合苓桂朮甘湯,以運脾燥濕。
- 溫腎納氣:方選金匱腎氣丸,佐以五味子、訶子斂肺止咳。
- 清肝瀉肺:以黛蛤散合瀉白散清降木火。
經絡調理
可針灸肺俞、脾俞、腎俞等背俞穴,或取列缺、豐隆宣肺化痰,若腎虛者加太溪以固本。
此證須細辨臟腑虛實,結合四診參詳,方能切中病機。歷代醫家如張景岳、李中梓等,皆強調「晨嗽責之陽氣未展」,臨證時當重視時辰與臟腑關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