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清法
定義與源流
清法為中醫治療八法之一,又稱「清熱法」,指運用性味寒涼的藥物,清除體內火熱之邪的治法。其理論源於《黃帝內經》,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所言:「治熱以寒」、「溫者清之」,確立了以寒涼藥性對治熱證的基本原則。
適用範圍
清法主要針對外感溫熱病邪(如風溫、暑熱)或內傷雜病導致的里熱證,臨床表現包括發熱、口渴、面赤、煩躁、舌紅苔黃、脈數等。根據熱邪性質與病位深淺,可分為以下兩大類:
-
外感熱病
- 衛分熱:邪在表,見發熱微惡寒,宜辛涼清解(如銀翹散)。
- 氣分熱:邪入里,壯熱煩渴,用白虎湯清泄氣分。
- 營分熱:熱灼營陰,見身熱夜甚、斑疹隱隱,選清營湯透熱轉氣。
- 血分熱:熱深動血,見吐血衄血,宜犀角地黃湯涼血散瘀。
-
臟腑實熱
- 心火亢盛:口舌生瘡、小便短赤,以導赤散瀉心火。
- 肝火上炎:頭痛目赤、脅痛耳聾,用龍膽瀉肝湯清肝瀉火。
- 胃熱熾盛:牙齦腫痛、消穀善飢,投清胃散瀉胃火。
- 肺熱壅盛:咳嗽痰黃,選瀉白散清肺熱。
- 大腸濕熱:熱痢下重,以白頭翁湯清腸解毒。
虛實辨治
- 實熱證:熱勢劇烈,病程短,多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等苦寒直折。
- 虛熱證:陰虛內熱,見低熱盜汗,宜生地、麥冬、知母等甘涼滋陰清熱。
配伍要點
清法常需結合他法靈活運用:
- 熱結便秘者,配瀉下法(如涼膈散)。
- 氣分熱盛傷津者,佐益氣生津(如白虎加人參湯)。
- 熱毒熾盛者,輔以解毒藥(如黃連解毒湯)。
清法體現中醫「熱者寒之」的治療思想,需嚴格辨證,針對病位與熱邪性質精準用藥,方能奏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