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肝瀉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清肝瀉火,中醫名詞。指通過各種方法,清除肝火[1],緩解肝火症狀。

肝火是指肝臟陽氣[2]過盛,出現上炎、外越、內擾等病理變化的病理產物。肝火旺盛時,常常會出現頭痛、頭暈[3]、目赤[4]、耳鳴[5]、口苦[6]口乾咽喉腫痛胸脅脹痛、煩躁易怒、失眠多夢、大便乾結、小便黃赤等症狀。

清肝瀉火的方法有很多,常見的有以下幾種:

清肝瀉火的目的是為了緩解肝火症狀,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清肝瀉火的方法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,切不可盲目使用。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肝火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
清肝瀉火的注意事項:

  • 清肝瀉火期間,要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、勞累。
  • 清肝瀉火期間,要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清肝瀉火期間,要注意飲食,避免吃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清肝瀉火期間,要注意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清肝瀉火是中醫治療肝火症狀的方法之一,但並不是所有的肝火症狀都適合清肝瀉火。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肝火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心肝火旺_百度百科

  2. 陽氣 - 維基百科,自由嘅百科全書

  3. 頭暈(Dizziness):頭暈想吐?原因?解決辦法? | Healthy Matters 香港

  4. 目赤肿痛_百度百科

  5. 講座報名/重聽、耳鳴有苦說不出? 耳鼻喉專家授方法

  6. 【口苦】口苦是什么原因_口苦的原因和治疗方法_早上起来口苦_亲子百科_太平洋亲子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