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清谷
「清谷」為中醫專有名詞,指大便中夾雜未經消化的食物殘渣,又稱「完谷不化」。此症多因脾胃虛寒或腎陽不足,導致水穀運化失常,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出體外。《傷寒論·辨厥陰病脈證並治》記載:「下利清谷,里寒外熱。」明確指出此症與體內陽氣虛衰、陰寒內盛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脾胃虛寒:脾胃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穀。若脾胃陽氣不足,無法溫煦腐熟食物,則水穀不化,下趨腸道而為清谷。
- 腎陽衰微: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,若腎陽虛衰,不能溫煦脾土,則脾失健運,水穀不化而見清谷。此類患者多伴隨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軟等腎陽虛症狀。
- 寒邪直中:外感寒邪直中太陰或少陰,損傷脾腎陽氣,亦可導致清谷。
臨床表現
- 大便稀溏,夾雜未消化食物殘渣。
- 常伴隨腹瀉、腹部冷痛、喜溫喜按。
- 若屬腎陽虛者,可見五更泄瀉、形寒肢冷、脈沉遲無力等症。
相關經典論述
除《傷寒論》外,《金匱要略》亦提及:「下利清谷,不可攻表,汗出必脹滿。」強調清谷屬裡虛寒證,誤用汗法可加重陽氣耗損。後世醫家如張景岳進一步闡述,認為此症需溫補脾腎,方可治本。
鑑別診斷
清谷需與「飧泄」區別。飧泄亦見大便稀溏,但多因肝氣乘脾或風邪襲表所致,常伴腸鳴腹痛,大便氣味較重;而清谷則以完谷不化為特徵,多屬虛寒。
治療原則
以溫陽健脾、補火生土為主,常用方劑如:
- 附子理中湯:溫補脾腎,適用於脾胃虛寒兼腎陽不足者。
- 四神丸:專治腎陽虛衰之五更泄瀉,具有溫腎暖脾、固腸止瀉之效。
總結
清谷為中醫辨證中的重要指標,反映脾腎陽氣虛衰,臨床需結合四診詳辨虛實寒熱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