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絡保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清絡保陰

清絡保陰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清法之一,指通過清泄肺絡熱邪以保護肺陰的治法。此法主要針對暑熱之邪傷及肺經,或發汗過後,表熱雖退,但肺絡餘熱未清,導致肺陰受灼之證。臨床表現以咳嗽無痰、咳聲清高為主,此乃肺中津液耗傷、燥熱內擾之象。

病因病機

暑熱之邪易傷肺經,因肺為嬌臟,喜潤惡燥。若暑熱內侵或發汗不當,肺絡受熱邪燔灼,津液受損,則肺陰不足,燥熱內生。此時雖表證已解,但肺中餘熱未盡,陰液未復,故見乾咳無痰、聲脆而高,甚或伴咽喉乾燥、舌紅少苔等陰虛內熱之候。

治法與方藥

清絡保陰法以清肺絡熱邪為主,佐以甘寒養陰之品,既清餘熱,又護肺陰。代表方劑為清絡飲加減,常配伍以下藥物:

  1. 清絡飲:原方由鮮荷葉邊、鮮銀花、西瓜翠衣、鮮扁豆花、絲瓜皮、鮮竹葉心組成,專清肺絡暑熱。
  2. 加減用藥
    • 甘草、桔梗(甘桔湯):宣肺利咽,助肺氣宣降。
    • 甜杏仁:潤肺止咳,性味甘平,不傷陰液。
    • 麥冬、知母:養陰清熱,麥冬滋肺胃之陰,知母瀉火潤燥,二者合用可增液降火。

臨床應用

此治法適用於外感暑熱或溫病後期,肺陰受損而餘熱未清之證。若熱邪較重,可加桑白皮、地骨皮以清瀉肺熱;若陰傷明顯,可酌加沙參、玉竹等增強養陰之效。

與相關治法區別

  • 清燥救肺(如清燥救肺湯):主治燥熱傷肺、氣陰兩傷,證見乾咳無痰、氣逆而喘,偏重於燥邪與陰虛。
  • 瀉白散:側重清瀉肺中伏火,適用於肺熱咳嗽、皮膚蒸熱,但陰傷不顯者。

清絡保陰法體現中醫「祛邪不傷正」的治療思想,通過輕清透絡與甘潤養陰並行,達到熱清陰復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