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熱開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清熱開竅

清熱開竅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開竅法之一,亦稱「清心開竅」。此法主要用於溫熱病邪熱內陷心包所致之神識昏蒙,結合芳香開竅與清熱藥物,以達醒神啟閉、涼解熱毒之效。

病因病機
溫病過程中,熱邪熾盛,內傳心包,擾亂神明,可致高熱神昏、煩躁譫語;若熱極生風,則見四肢抽搐;小兒因臟腑嬌嫩,熱邪易動肝風,常見熱證驚厥。此類證候多伴見唇焦齒燥、舌質紅絳、脈數等熱盛傷陰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清熱開竅法強調「涼開」,即以寒涼清心之品配伍芳香透竅藥物,常用方劑如下:

  1. 紫雪丹:含石膏、寒水石等清熱瀉火,配合麝香、冰片開竅,適用於高熱驚厥、神昏躁擾。
  2. 安宮牛黃丸:以牛黃、黃連清心解毒,佐以鬱金、麝香通竅醒神,多用於熱陷心包之深度昏迷。
  3. 清營湯加減:若熱邪初入營分,可合清營湯(犀角、生地、玄參等)以涼血透熱,防邪深陷。

臨床應用
此法適用於外感熱病(如流行性腦炎、重症肺炎)或內傷雜病(如中暑、中風閉證)出現熱閉心包之證,需辨明熱邪深淺。若兼痰濕壅盛,可佐豁痰之品;若陰液大傷,需配合滋陰增液。

理論依據
《溫病條辨》提出「邪入心包,非芳香不能開」,強調熱閉當以清透為要。心主神明,熱邪擾心則神昧,故清熱與開竅並行,方能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