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清涕
清涕,指透明而稀薄的鼻腔分泌液,狀若清水,屬中醫「鼻涕」範疇之一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提及:「太陽司天……出清涕,感寒則咳。」此描述揭示了清涕與外感寒邪的關聯性,為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清涕多因風寒襲表或肺氣虛寒所致。
- 風寒外襲:
寒邪客於肺衛,肺氣失宣,津液不化,上泛鼻竅而成清涕。此類患者常伴惡寒、頭痛、無汗、脈浮緊等表寒證候,屬風寒表證。 - 肺氣虛寒:
肺氣不足,陽虛不能溫化水液,水濕停聚鼻竅,發為清涕。此證多見於體虛或久病者,症見鼻涕清稀量多、遇寒加重、氣短乏力、舌淡苔白等,屬肺寒證或鼻鼽(過敏性鼻炎)範疇。
相關古籍論述
- 《黃帝內經》將清涕歸於「鼽」症,如《素問·玄機原病式》云:「鼽者,鼻出清涕也。」
- 《諸病源候論》指出:「肺主氣,開竅於鼻……其臟有冷,冷隨氣入乘於鼻,故使津液不能自收。」強調肺寒與清涕的因果關係。
與其他鼻涕的鑑別
- 濁涕(黃涕):多屬肺熱或風熱證,鼻涕黏稠色黃。
- 白黏涕:常見於痰濕或寒濕內蘊,質地黏而色白。
清涕屬寒性分泌物,其質地清稀、色透明,為辨別寒證的關鍵指徵。
治法與方藥舉隅
- 風寒表證:宜辛溫解表,方如麻黃湯、桂枝湯加減。
- 肺氣虛寒:宜溫肺散寒,方如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,或小青龍湯加減。
清涕雖為常見症狀,然其背後病機涉及肺衛氣化功能,臨床須結合四診詳辨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