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天河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清天河水
清天河水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屬中醫外治法範疇,其理論基礎源自經絡學說,尤其與手厥陰心包經密切相關。天河,又稱「天河水」,指前臂內側正中線,自腕橫紋至肘橫紋的一段區域,對應心包經循行路線。此手法通過特定操作以調節氣血,達到清熱、鎮驚、安神之效。
操作要點
- 定位:受術者前臂掌側,腕橫紋(大陵穴)至肘橫紋(曲澤穴)連線。
- 手法:施術者以食、中二指指腹,自腕部向肘部方向直推,力度均勻柔和,頻率約每分鐘100至120次。
- 作用機理:中醫認為「心包代心受邪」,天河水區域與心、三焦功能相應。推拿此處可引熱外透,清解心經與三焦鬱熱,適用於小兒外感發熱、煩躁不安、夜啼等實熱證候。
中醫理論依據
- 經絡學說:天河水屬心包經所過,心包為「臣使之官」,推拿此處可間接調節心火,平衡陰陽。
- 氣血調和:《小兒推拿廣意》載,清天河水能「清心退熱」,透過輕緩推動促進氣血流通,疏泄邪熱。
- 五行生剋:心屬火,過旺則克肺金。此法通過瀉心包之火,間接護肺,符合「瀉南補北」之治則。
臨床應用
傳統上,清天河水多用於小兒實熱證,如:
- 外感風熱所致發燒(無汗者宜配合開腠理手法)。
- 心火亢盛之口舌生瘡、睡眠不寧。
- 驚風初期之手足躁動。
此手法強調「輕清透發」,符合小兒「臟腑嬌嫩」之生理特點,然須辨證施術,非所有熱證皆宜。歷代推拿專著如《幼科鐵鏡》亦載其配伍他穴(如退六腑、推脊柱)以增強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