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邪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清邪

清邪,又稱清氣,是指霧露輕清之邪。《金匱要略.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》中提到:「清邪居上,濁邪居下。」清邪的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:

  • 外感風寒、風熱之邪,侵襲人體,在表層停留,不易化散,就會形成清邪。
  • 內生痰飲、濕濁之邪,上擾清陽,也可能形成清邪。

清邪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• 發熱,但不高,常在37℃~38℃之間。
  • 頭痛,頭脹,頭重,頭昏。
  • 咽喉腫痛,聲音嘶啞。
  • 咳嗽,痰白而稀。
  • 胸悶,氣短,心悸。
  • 舌苔薄白,脈浮。

清邪的治療以辛溫解表為主,常用方劑有麻黃湯、桂枝湯、葛根湯等。

清邪的預防

清邪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• 加強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• 飲食清淡,不吃生冷油膩食物。
  •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勤開窗通風。
  • 一旦出現發熱、頭痛、咽喉腫痛等症狀,要及時就醫。

清邪的注意事項

清邪的治療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。如果治療不當,可能會加重病情。因此,在治療期間患者一定要遵醫囑,不要自行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