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清心

定義與範疇
清心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又稱「清心滌熱」或「清宮」,屬清熱法之一,專指清除心包及心經熱邪的治法。此法主要針對溫病發展過程中,邪熱內陷心包所導致的病理狀態,常見於外感熱病重症階段,亦可能見於內傷雜病中因心火亢盛引發的證候。

病理機制
心包為心之外衛,邪熱入裡時,心包首當其衝。根據《溫病條辨》所述,熱陷心包多因溫邪上受,逆傳心包,或氣分熱盛未解,內陷營血所致。其病機核心為熱毒壅遏心竅,擾亂神明,臨床表現為:

  • 神志異常:如神昏譵語、煩躁譫妄
  • 熱象熾盛:高熱不退、面赤唇焦
  • 舌脈特徵:舌質絳紅少津,或見芒刺;脈細數或滑數

代表方劑與運用

  1. 清宮湯(出自《溫病條辨》)

    • 組成:玄參心、蓮子心、竹葉卷心、連翹心、犀角(現多用水牛角代)、麥冬
    • 方義
      • 犀角(水牛角)清心涼血解毒,為君藥
      • 連翹心、竹葉卷心輕清透熱,引邪外達
      • 玄參、麥冬養陰生津,防熱邪傷陰
      • 蓮子心清心除煩,交通心腎
    • 適應證:熱陷心包,神昏伴舌絳無苔者
  2. 安宮牛黃丸

    • 適用於熱閉心包重症,見深度昏迷、肢厥,兼有痰熱內閉者,具開竅醒神之效。

配伍與加減

  • 若兼痰熱壅盛,可加竹瀝、膽南星以化痰開竅
  • 熱盛動風者,配伍羚羊角、鉤藤以熄風止痙
  • 氣陰兩傷時,加人參、五味子益氣固脫

與相關治法區別

  • 清營涼血:針對熱入營血分,見斑疹隱隱、身熱夜甚,代表方為清營湯
  • 瀉心火:多用於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瘡、小便赤澀,如導赤散

理論依據
此治法體現「溫病當逐邪為第一要義」的原則,強調透熱轉氣,使心包之邪外透氣分而解。清代葉天士提出「入營猶可透熱轉氣」,為清心法提供理論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