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心開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清心開竅
清心開竅為中醫治法之一,屬「開竅法」範疇,主要針對熱邪內陷心包、擾亂神明所致之證候。其核心機理在於清泄心經熱邪,通暢心神閉阻,以恢復意識清明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「心主神明」,若熱邪(如溫病熱毒或痰熱)熾盛,上攻心包,可導致竅機閉塞,表現為高熱煩躁、神昏譫語、舌蹇肢厥,甚則抽搐痙厥。此類證候常見於溫病極期(如春溫、暑溫)或中風閉證,病位在「營血分」,屬實熱閉竅之象。
治法與方藥
清心開竅常與「清營涼血」法並用,代表方劑如:
- 安宮牛黃丸(《溫病條辨》)
- 主藥:牛黃、麝香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
- 功效:清熱解毒,豁痰開竅,適用於高熱神昏、痰熱壅盛者。
- 至寶丹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
- 主藥:犀角(現用水牛角代)、麝香、冰片、玳瑁
- 功效:化濁開竅,偏重於痰熱內閉、神昏不語。
- 紫雪丹(《外臺秘要》)
- 主藥:石膏、寒水石、磁石、羚羊角
- 特色:兼能熄風鎮痙,適用於熱盛動風之證。
配伍要點
- 多配伍「清熱解毒」藥(如黃連、連翹)以瀉火,輔以「芳香開竅」藥(如麝香、冰片)通達神機。
- 若兼痰濁,常加竹瀝、膽南星等化痰之品;若熱極生風,則佐以鉤藤、羚羊角熄風。
臨床應用
此法治療之證屬急重實證,須辨明熱邪與痰濁孰輕孰重。溫病學派尤重「透熱轉氣」,於清心開竅中兼顧透邪外達,避免涼遏冰伏。
(註:本文僅述中醫理論,具體運用需依辨證論治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