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清者為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「清者為營」中醫名詞詳解

在中醫理論中,「營」指營氣,為人體精微物質之一,與衛氣同源於水谷精微,二者共同維繫生命活動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明確指出:「人受氣於谷,谷入於胃,以傳與肺,五臟六腑,皆以受氣,其清者為營,濁者為衛。」此處「清者為營」揭示了營氣的本質與特性,以下分述之。

一、營氣的生成與特性

營氣由水谷精微中的「濃濁部分」化生而成,與衛氣的「清稀部分」相對。此處「清濁」之辨,歷代醫家見解不一:

  1. 質地論
    經典觀點認為,水谷經脾胃運化後,其精微物質中質地濃厚者化為營氣,質地輕清者化為衛氣。營氣行於脈中,具滋養之功;衛氣行於脈外,主溫煦防禦。
  2. 剛柔論
    清代唐容川提出「清濁以剛柔言」,認為「陰氣柔和為清,陽氣剛悍為濁」。營氣屬陰,性柔和而內斂,故稱「清」;衛氣屬陽,性剛悍而外發,故稱「濁」。
  3. 精氣論
    明代張介賓則以「精氣」釋「清」,強調營氣為水谷之精華,具純粹滋養之性,故云:「清者,水谷之精氣也。」

二、營氣的生理功能

  1. 化生血液
    營氣為血液生成的主要物質基礎,《靈樞·邪客》云:「營氣者,泌其津液,注之於脈,化以為血。」其與津液結合,通過心肺氣化作用轉化為血液,濡養全身。
  2. 營養周身
    營氣循十二經脈運行,內灌五臟六腑,外濡四肢百骸。《素問·痺論》稱:「營者,水谷之精氣也,和調於五臟,灑陳於六腑。」其滋養功能維繫臟腑經絡的正常生理活動。
  3. 調和陰陽
    營氣屬陰,與屬陽的衛氣相輔相成。二者協調運行,維持「營衛和調」的狀態,確保肌表固密、腠理開闔有度,亦影響睡眠與覺醒節律(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論「晝精而夜瞑」)。

三、營氣與衛氣的關係

營衛二氣雖同源異流,但功能互補:

  • 運行途徑: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,然二者相互滲透,清代周學海《讀醫隨筆》指出:「營中有衛,衛中有營。」
  • 功能協作:營氣主內守滋養,衛氣主外衛溫煦。若營衛失和,可表現為自汗、惡風、失眠等症,如《傷寒論》桂枝湯證即屬此類。

四、歷代醫家的延伸闡釋

除前述觀點外,清代葉天士進一步將營氣與溫病辨證結合,提出「營分證」概念,認為熱邪深入營分時,可耗傷營陰,見身熱夜甚、斑疹隱隱等症,治法當「清營透熱」,凸顯營氣在溫病傳變中的關鍵地位。

綜上,「清者為營」不僅闡明營氣的生成特質,更體現中醫對人體精微物質的細緻分類。其理論貫穿生理、病理及治療,為理解氣血運行與臟腑功能的重要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