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丘處機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丘處機(1148-1227年),字通密,號長春子,登州棲霞(今屬山東省)人,為道教全真道「北七真」之一,不僅是著名道士,更是深諳中醫養生之道的大家。其養生思想融合道家修煉與中醫理論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

中醫養生理論與實踐

丘處機提倡「清心寡慾」為養生根本,與《黃帝內經》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」的理念相契合。他認為情志過度會損傷五臟,如《攝生消息論》所述:「怒傷肝,喜傷心,思傷脾,憂傷肺,恐傷腎」,強調情緒調攝為健康之要。

在與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對話中,他直言「有衛生之道,無長生之藥」,闡明養生重在日常調理,而非追求虛幻仙丹。此觀點與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一致,主張透過飲食、起居、情志的平衡以預防疾病。

《攝生消息論》中的中醫智慧

此書為丘處機養生專著,內容結合四時陰陽變化,提出順應自然的調養方法:

  1. 春季養肝:主張「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」,與《素問》「春生夏長」相呼應,強調疏泄肝氣。
  2. 夏季養心:建議「無厭於日」,適度出汗以宣通陽氣,避免貪涼傷脾。
  3. 秋季養肺:提倡「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」,注重潤燥,防肺金過燥。
  4. 冬季養腎:主張「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」,藏精固本,契合《內經》「冬藏」之旨。

導引與氣功修煉

丘處機承襲道家導引術,結合中醫經絡理論,透過調息、按摩穴位(如丹田、湧泉)以暢通氣血。其修煉法門強調「氣脈長通」,與《難經》「氣主煦之,血主濡之」的生理觀相通,認為氣血調和則百病不生。

歷史影響

丘處機晚年駐北京白雲觀,其養生學說透過道教與中醫的交互影響,推動了後世「醫道同源」的發展。其墓至今存於白雲觀,象徵其思想在傳統醫學與道家文化中的不朽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