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秋脈如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秋脈如浮

秋脈如浮,乃中醫脈學中描述秋季應時脈象之專有名詞,出自《素問·玉機真臟論》。其文曰:「秋脈如浮,……其氣來輕虛以浮,來急去散,故曰浮。」此段經文揭示秋季脈象之特徵,並與四時陰陽變化相應,體現天人相應之整體觀。

秋脈之生理基礎

中醫認為,人體脈象隨四時更替而變化,此為「四時平脈」。秋季屬金,對應肺臟,主肅降收斂。此時自然界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人體氣機亦隨之向內收斂。秋脈「如浮」,非指病理性浮脈,而是指脈位相對輕淺,脈勢輕虛柔和,猶如毛羽浮於皮膚之表,來時略急而去時稍散,呈現「輕虛以浮,來急去散」之態。此乃肺金當令,氣機收斂而不失宣發之象。

秋脈與臟腑功能之關係

肺主氣司呼吸,通調水道,外合皮毛。秋季肺氣旺盛,其脈象輕浮,反映肺臟宣發肅降之功能協調。若秋脈過浮或不及,則可能提示肺氣失調。如脈浮而過於強勁,或為肺氣壅滯;若浮而無力,則可能為肺氣虛弱,此皆偏離平脈之範疇。

秋脈與五行理論

依五行學說,秋屬金,與肺相應。金性清肅收斂,故秋脈當具收斂之性,然其「浮」象乃因肺主皮毛,脈氣外達,呈現輕浮之態。此與春季弦脈(木)、夏季鉤脈(火)、冬季石脈(水)並列,共構四時脈象體系,反映自然界陰陽消長對人體之影響。

古籍論述補充

除《素問》外,《難經·十五難》亦言:「秋脈毛者,肺西方金也,萬物之所終,草木華葉,皆秋而落,其枝獨在,若毫毛也。」此處以「毛」喻秋脈輕浮之狀,與「如浮」互為呼應,進一步強調秋季脈象之柔和特性。

綜上所述,秋脈如浮為中醫脈診重要概念,既體現季節變化對人體之影響,亦反映肺臟功能狀態。掌握此脈象特徵,有助臨床辨別平脈與病脈,為四診合參之重要依據。